与蚌医一附院合作共建“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萧县医院”,通过派驻专家、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方式,提升县医院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确保3年后萧县人民医院达到县级三级医院水平。 文明宜居、生态休闲、绿色发展、健康卫生、食品安全、文化繁荣……谁人不向往这样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 今年以来,集宁区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目标不变、劲头不松、力度不减,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夯实,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稳步、扎实推进,城市宜居度和群众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党建群建聚合力创建文明城市路上有你有我作为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战场、主阵地,在集宁区城区、乡镇,随处可见“党旗红”“志愿红”不舍昼夜、不分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凝心聚力用实干实绩答好创建文明城市答卷。 清晨,当太阳的光芒在半遮面中羞答答的显露,集宁这座塞外名城,已用她独特的视角打开了一天的行程。 街头上最早出现的是为城市“美颜”的环卫工人,他们用手中的扫帚和抹布,清洁着城市的角角落落,只为这座城市每一天的美好都能展现她独特的“颜值”。 美颜过后,这座城市开始“整装”出发,一时间,交警引导车辆和人流有序通过马路,期间,行人按照红绿灯指示、循着斑马线有序穿过马路,机动车驾驶员会停车礼让行人,人先行、车后动,一股文明新风伴随着初升的太阳普洒到每个人心中。 生活中,文明的打开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在此轮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市区两级的20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了中心城区564个小区(单体楼),直接服务群众146713户。 目前,各包联单位会同街道社区开展公共设施维护更新、环境卫生治理、氛围营造宣传、上门入户意见征询等活动10万人次,近万名党员干部进小区、访民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 服务为民,服务更在于惠民。 在全区如浪潮般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推进过程中,依托全民健身、全民阅读、乌兰牧骑进万家等各类活动载体,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行动900余场、志愿服务4500余场,参与志愿者15万人次,覆盖群众32万人。 各地各部门开展“我帮你”系列志愿服务活动900多场,服务群众20多万人次。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修道路罩面8万多平方米,优化交通道路标线万平方米,施划停车位万个,处理交通违章行为13万起,在市区内新增机动车停车位8300余个,整治橱窗广告、店招牌匾2000多处,栽植各类盆景苗木2万余株,基础配套不断完善,使得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城市形象更加靓丽。 真抓实干惠民生文明之光映山城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 集宁人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些许变化,这些都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密不可分。 在集宁区这块神奇的沃土上,借助“市区一体”的政治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草原避暑之都”的气候优势和已到来的“航空时代”“高铁时代”和“北京同城化时代”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集宁区“文明、宜居、休闲、绿色、发展”的对外新形象得以进一步展现。 2021年,集宁区开启新一轮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区委、政府切实扛起创建文明城市主体责任,第一时间召开动员部署会,成立一办两组和九个专项组,制定印发一大四小方案,明确“九大行动”创建任务,先后召开6次会议调度推进,督导相关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层层压实创建责任,高位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开花”。 城市创建人人参与,创建成果你我共享。 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不断掀起全民创建热潮。 干部入户助力创建宣传“亲民”化。 在集宁区委统筹安排32名区级领导包联八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乡一镇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4000多名干部职工固定联系户居民,引导群众了解文明创建、支持文明创建、参与文明创建。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真走访、勤走访”的原则,根据创建工作重点和实际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十余轮干部集中入户走访,面对面宣传文明创建,征询群众意见建议,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创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 一鼓作气、一举成功。 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全区上下实打实地抓,硬碰硬地干,奋勇冲刺、全力攻坚,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和志在必得的信心决心,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谢晓芳)(责编:张雪冬、刘泽)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推荐阅读 。 后续,中国还将择机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长期独立飞行,开展巡天观测,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补给和维护升级。 (责任编辑:admin)本文由大片免费观看在线视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vvmfabric.com/ty/167.html |